1998年,罗莎莎成为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高材生后,新的学习和校园生活让她一度十分兴奋,她
在学校刻苦学习成绩一直保持优秀,加之她小巧玲珑非常善良和聪明,深受学院教授、老师和同学的喜欢。
经过4年本科学习,罗莎莎面临毕业,学院给导演系每个学生布置了一个毕业作品,让他们自由发挥。一贯好强的罗莎莎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她整天沉浸在作品的构思中,大雪天其他同学都躲在温暖的地方歇息,她却走街穿巷为自己的作品摄景取材,不管天有多冷始终坚持。2002年毕业之际,罗莎莎的毕业作品《奶奶》用温暖的镜头摄制了一个老娭毑的辛酸与爱,作品一播放就感动了很多人,为此,北京电影学院还特此把她的《奶奶》连续展播了一个星期,并奖励了她2万元,让罗莎莎成了毕业生群体中的“红人”。 同时,她还参加了学院的毕业戏剧《雷雨》的汇演,她演剧中的“小东西”。“小东西”是个乡下娃,非常贫穷,进入大户人家当丫头时充满好奇,见到了许多没有见过的东西、吃到了很多从来没有吃过的食物,她为了把这个角色演绎得活灵活现,自己设置了几个小的动作,当第一次看到香蕉时,她连皮都没有剥就往嘴里送。她这个小小的发挥,让观看演出的学院老师、学生和很多老前辈非常认可,并一致认为罗莎莎是十分有潜质的学生。
其实,在他们那一届导演系毕业生中,不乏国内乃至国际著名导演的子侄,和中央电视台一些著名电视人的亲属,他们无论是先天禀赋和后天的条件都要比罗莎莎优越,但从岳阳这个城市走出去的莎莎,凭借专业成绩第一的好名次毕业。同时,顺利考取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罗莎莎就读研二时,上天赐予了她一个与世界一流导演学习的机会。当时,著名导演张艺谋正在筹拍《千里走单骑》,因缺导演助理,他正在全国选拔助理,但结果都不理想。于是,张艺谋的目光投到了自己的母校北京电影学院,当时,很多老师把学生之前的毕业作品送给了张艺谋,结果,张艺谋一下就被罗莎莎的《奶奶》中的故事所吸引。
看过之后,张艺谋就跟北京电影学院打了电话,表示希望能够与作品的创作者见面商谈。校方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罗莎莎,但没有说具体是哪个导演。在约定好的时间,罗莎莎走进了北京某大饭店的茶楼,在茶楼里,当罗莎莎看到是著名导演张艺谋时,尽管这位名声显赫的学长之前在学校里曾看到过,但在这个特殊的场合,罗莎莎内心充满极强烈的兴奋和紧张感。导演亲切地招呼她坐下,罗莎莎才平静下来。在交谈过程中,张艺谋问她对世界电影、中国电影的一些看法,莎莎都侃侃而谈,颇得张艺谋导演的赏识。交谈近两个小时,张艺谋告诉她回去等消息,回学校后,莎莎将情况电话告知了家人,父母感觉女儿能跟张艺谋导演学习,都非常高兴。
一个月后,正在海南同导师拍片的罗莎莎接到张艺谋导演工作室的电话,对方要她尽快飞往云南参加《千里走单骑》的拍摄。得到这个消息,莎莎向导师请示,能与世界一流的大导演合作,导师也很为她高兴。第二天,罗莎莎就乘飞机去了云南。在拍片现场,莎莎接到了第一个任务,把《千里走单骑》的拍摄过程独立发挥摄制成一部纪录片。 2005年,《千里走单骑》制作完成,罗莎莎担任导演、摄影、剪辑的纪录片《千里之旅》也随之问世,《千里走单骑》讲述的是一个关于人与人相遇的故事,而罗莎莎也以中国著名导演张艺谋和日本传奇电影巨星高仓健首度合作为线索讲述了两个男人的故事,纪录片拍摄非常成功,罗莎莎得到了张艺谋的重用。同时,张艺谋的敬业精神也令莎莎感动。她说,张艺谋导演是个为电影而生的人,他工作起来不分日夜非常拼命,但平时对待演员和工作人员非常亲切,在他的身上可以学到一个专业电影人应该具备的素养。
2006年,张艺谋拍摄《满城尽带黄金甲》,罗莎莎又担任纪录片导演,同时,该片发行宣传片也由莎莎制作。同年年底,张艺谋导演向罗莎莎的父亲罗晓羽赠送明信片时,赫然写着:“晓羽兄,你有一个好女儿。莎莎辛苦了!”短短几个字,代表着张艺谋导演对她的认可。
2011年,在《金陵十三钗》正式公映的同一天,纪录片《张艺谋和他的金陵十三钗》登陆搜狐视频。“现在网络点击量已经超过1500万了。”罗莎莎说:“自己的电影纪录片现在越来越被宣传方用到宣传了,因为观众可以通过纪录片了解到片场,演员状况,和影片各种各样的信息,它们会引起一些话题,引起关注,所以宣传方很愿意把花絮拿来宣传。其实无形当中,我会有很大的压力,纪录片相对制作简陋,不是那么的讲究,有时候我特别害怕观众说原来电影就是在这种环境里拍的,从而影响对电影质量的判断,所以有时候,我又宁愿纪录片和电影拉远一点好。电影是电影,电影的纪录片是纪录片。查看豆瓣和sohu各大网媒,看到观众上千条留言,表示看了《张艺谋和他的金陵十三钗》纪录片,有去电影院看电影的冲动,对这部电影充满敬畏和好奇,我心中的石头才落地。”
在《张艺谋和他的金陵十三钗》这部纪录片中,罗莎莎用镜头记录下了张艺谋如何从一点一滴把《金陵十三钗》创造出来,从剧本的一遍遍修改到服装化妆道具的一次次完善,从战争场面中的每一次爆破到战士牺牲后的每一次倒地,从对玉墨的挑选和培训到同贝尔的沟通,每一个环节,都是一次复杂而艰辛的艺术创作。罗莎莎说:“电影中的道具,服装等等细节,导演都会仔细核对历史资料,没有根据的东西导演是不会用的,不会犯历史性错误。导演在平时很有一种很宽容的姿态,但是他对工作却一直很坚定和执着,他会努力地去追求想象中的完美画面,对每一个镜头都百分百认真。”罗莎莎用整整一集的篇幅,记录了张艺谋为了拍摄一个完美的画面,反反复复拍了四个月的幕后故事。这个画面就是文章开头描述的十三钗走进教堂的那个镜头。从冬天到夏天,从玻璃的颜色到材质,甚至是玻璃上弹孔的形状。张艺谋都要一次次尝试,一次次推倒重来。为了这个镜头,十三钗们把旗袍从严寒穿到酷暑,舞美师跑遍了南京的玻璃制造厂。最终,张艺谋拍到了心中理想的画面。这是一个从艰辛、复杂、崩溃最后到美好的创作过程。这个过程,正是电影旅程的一部分,它展现了电影的另一种美。